iT邦幫忙

2022 iThome 鐵人賽

DAY 7
0
自我挑戰組

Blog 掛掉時在做什麼?有沒有空?可以來重建嗎?系列 第 7

要建構一個醞釀知識的地方,我會想要怎樣的系統?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延續昨天的話題,回到系統本身,要建構一個醞釀知識的地方,我會想要怎樣的系統?

我的第一個想像是,他是一個能夠分開文章與筆記兩種類別的系統。文章可以作為一個成果透過 RSS 發布,而筆記則作為一個個積累或者素材,可能會在網站某處顯示最近更新或新增的筆記,又或是只透過主動分享才會意識到、也或許是在網站上使用了搜尋功能 (也可能是來自於搜尋引擎) 才會找到。藉此我可以在筆記的編寫上毫無壓力,持續的更新。

題外:
寫到這裡,也讓我聯想到了在程式設計的版本控制裡,Trunk Base Development 與 Branch by Abstraction 的搭配。我可以透過後者不斷的去新增各個程式碼片段與元件,最後在串起來成為一個使用者可以看到的功能發佈出去!

更進一步,將我的 Markdown 檔案透過 Git 管理,發佈在 Github,這樣拜訪我的網站的朋友,再透過頁面的連結來到該檔案在 Github 的頁面,可以透過 log 瞭解我筆記的編修紀錄、透過 blame 瞭解我最近做了什麼更動,甚至可以透過 MR 提出修改或交流!

當然,最重要的是圍繞著前面所說的雙向連結去建構出來的知識網路。在節點可以透過站內連結,連到各個筆記或文章,他們又各自可以在節點的後設資料中看到被哪些節點參照。甚至有一個如 Obsidian 的視覺化網路圖,讓我們可以看到個節點的連結關係,讓訪客更容易探索。

我想有這樣的系統,就可以在透過各個頁面與文章,建立起各個知識的入口,與訪客分享我的知識、觀點,並與之交流。


上一篇
我要的是一個發表文章的地方,還是一個醞釀知識的地方?
下一篇
會有什麼後設資料想要設置?有什麼有趣的構想? (1)
系列文
Blog 掛掉時在做什麼?有沒有空?可以來重建嗎?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